• “京北第一水塔”水质达标率100%
  • 发布时间:2017-08-21 11:19 | 来源:[db:出处]
  •   为给京津送好水、送清水、送净水,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十多年来造林300万亩,同时采取综合性措施大力推进潮河、滦河等重点河流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。经重点监控,河流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同比分别下降2.8%和3.3%,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%,水质安全得到保障。

      涵水 每年造林20多万亩

      丰宁南邻北京,北接内蒙古,境内潮河、滦河两大河流分别注入密云水库和潘家口水库,占总入库水量的56.7%、13.6%,是京津地区的重要水源地,素有“京北第一水塔”之称。然而,因历史上的过度放牧、砍伐,上世纪末,丰宁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4959平方公里,沙化面积2700平方公里,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56.5%、30.8%。生态脆弱使得丰宁的水源涵养能力大大降低。

      为改变水资源“全面吃紧”的局面,确保京津水源清澈,丰宁于2000年全面打响了生态建设持久战,退耕还林、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大批生态建设项目相继落户丰宁。

      除了坚持封飞造并举,乔灌草齐上,网带片结合,积极规划滦潮河水源涵养林、坝上农田防风固沙、经济林、原料林、城镇村庄绿化、沿边沿路窗口绿化六大绿化工程体系外,还积极推进林权制度改革,大力下放集体荒山荒地,制定针对四旁造林的“绿色证书”管理办法,坚持“谁造林、谁经营、谁管理、谁受益”原则,签订承包合同,调动群众造林的积极性,十多年间涌现出百亩以上经营大户1430个、千亩以上经营大户186个。

      十多年来,丰宁完成造林300万亩,平均每年造林20多万亩,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21%上升到51.44%,有效减少了地表径流;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18平方公里,年可减少密云、潘家口水库入库泥沙158万吨。

      节水 用水总量实现负增长

      一方面生态涵水,另一方面多措节水。

      为有效增加县域内滦、潮河径流量,为北京、天津多供水,丰宁采取多种措施强化水源管理力度,挖掘水源存量潜力:实施重点地表水源地与地下水源地保护工程,严格地下水开采控制,关闭自备井;严格限制高耗水工业项目上马,鼓励企业开展中水回用;对72家矿山和君利、宏达、顺达等13家耗水量较大的企业,全部实行远程智能监控和IC卡用水管理;大力推行节水农业,建水源节水工程1226处,打机井配套4000余眼,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6.3万亩;城区居民供水实行IC卡用水管理,生活用水量每人每天78升,低于国家标准。

      其中,“稻改旱”是丰宁节水重要措施之一。2007年,丰宁将潮河流域3.6万亩稻田全部“稻改旱”,节水效果良好。丰宁县水务局副局长王秀阁算了一笔账:种1亩稻子用水1200立方米,而发展旱作农业,仅用水400立方米。按此计算,全县年可节水2500多万立方米,再加上设施农业、喷灌、滴灌等节水技术的推广,全县年可节水6000多万立方米。

      资料显示,近年来丰宁的用水总量实现了负增长,即使2014年天气持续干旱的情况下,万元GDP用水较2013年也下降1.2%。

      净水“三条红线” 严格管理

      不只多供水,丰宁还要为京津供好水。

      为此,丰宁坚决落实国家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,把用水总量控制、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“三条红线”列入各乡镇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,未完成目标任务的乡镇及部门,停止报批新的水资源开发项目。

      丰宁县水务局局长徐顺臣说,丰宁态度坚决,在招商引资中,凡高耗水、污染企业,不管能赚多少“真金白银”,也坚决不上。近5年,丰宁把20多个不符合产业政策、污染重、水耗高的投资项目挡在门外,涉及金额超过20亿元。

  • 相关内容